2012年8月23日星期四

譚少倩‧放棄,需要勇氣智慧 2012-01-13 08:58

每一分耕耘,都會有其收穫。獨中生考大馬教育文憑(SPM)也會有所得,但這個得卻是與付出不成正比的,也是重複的,甚至會衍生許多問題,所以應放棄。但說是白費功夫,這不但不正確,也太傲慢了。
先來說個小故事,某村滿12歲的小孩舉辦遠足。要抵達目的地有兩條路,一是山路,另一是水路。選擇山路的小孩必須帶上鐮刀好開路,選擇水路的則必須帶上木槳好划船。但帶領山路的領導指示小孩也須額外帶上木槳,以防山路不好走可改道水路。聰明的小孩有優先選擇權。好多小孩都選擇山路,但也都聽話的額外帶上了木槳,剩下的小孩有些雖不諳水性,但因鐮刀都被選光了,只能拿著木槳趕水路。
一路上,許多小孩都背著木槳拿著鐮刀,個頭大的還不見吃力,更多小個子的卻是趕得氣喘。為了不讓小孩路上丟東西,領導還額外花錢僱人看顧。到了分岔路,分配的人說:山路兩天一夜,水路半天。小孩一聽,紛紛趕緊上船,原來選擇山路的小孩也丟了鐮刀,改選水路。一場選擇下來,只見岸邊留下堆聚如山的廢棄鐮刀,一些小孩在河中央半浮半沉的掙扎,他們是拿不到鐮刀,不諳水性,又沒把船划好的倒霉小孩。
山路是獨中,水路是國中,目的地是完成中學教育,取得進入大專院校或就業的資格。大小個子是智力與性格的差別。這故事可能不完全貼切,但6500名學子擠不進獨中是事實,2011年全國獨中高三學生流失4千多人也是事實(除中途輟學及轉校外,大部份是在獨中雙軌制教育下於高二考獲SPM後離開)。
如果獨中放棄雙軌制,學生必然會更謹慎做選擇,更多的學子也能夠如願以償的進入獨中,獨中也不必辛苦5年後才發現是為人作嫁,華社珍貴的資源也不會浪費在原來可在政府資助的國中裡完成SPM教育的學生身上,這才是一個對學生,對學校,對華社公平的遊戲。
再說一個故事,有個小孩的數理學習能力極好,但國文普通。小學畢業後,小孩選擇獨中,但學校強制必須考PMRSPM。他每學期的平均成績可達到七十多分,但加上國中課程的成績後,總平均分降至五十多或六十,所以他是非精英班學生。精英班與非精英班所上的數學內容不太一樣。在兩個月前結束的統考中,他問老師,為甚麼沒教他較難的數學?老師說:必須配合班上其他學習較慢的學生。結果他在這次初中統考的數學成績只拿到C,非他原來所期許的。
如果他上了高中還必須考SPM,還只能學習較易的數學(而這是必然發生的),高中統考的數學也只能再考個C,畢業後無法如願進入他所要的數理科系,這能說是他的錯嗎?因為國文不好,所以不能進數理系?這一點都不好笑,因為它很可能成為事實。而另一個事實是,小孩在很早、很早的時候就小心的做了他最好的選擇,但這個決定卻因為一些人好心的要為他保留多一個選擇而變了調!
獨中辦校靠華社一分一毫資助,創辦不易、擴充亦難。今天獨中出現6500名被拒於門外的學子,就應是時候從長計議,要保留或放棄SPM。如果說是僅僅為了讓一批學生保留多一個選擇,而無視因此衍生的問題及其他被犧牲的學子、因為害怕改變、害怕放棄而對一個在不合理政策和歷史下所產生的雙軌制教育強加一些奇怪的理由,那我們的學子也只能在大人們恨鐵不成鋼的關愛下,繼續背著重重的行李趕路,忽略了沿途美麗的風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