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3日星期四

我看“保卫华小,维护多元教育” 陈纹达 23-11-2017


拜读了王介英先生《保卫华小,维护“多元教育”》,其内容简要却全面,可谓丰富;它概括了华教运动的真实状况。但是,却因为作者作为结尾的两段,让此内容简要、全面却丰富的长篇论述成了指责“华校家长组织”的重要引言。

请容许小弟赘诉王先生的结尾两段:
《更令笔者遗憾的是一些华裔家长与“华校家长组织”,对华小当局样样看不顺眼,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满肚子气愤,满腔苦水,连利惠学子的收费电脑班、益智技艺活动,年度班级照片、作业簿也嫌贵,大发雷霆,说三道四。对此,笔者建议校方让学生有选择的自由。家长如果不同意收费数额,可以选择不参与、不买。如果还不满意,那就让他们转校好了。》

《当你听到有人在你家门口叫嚣:“谁胆敢承认统考文凭,我们将宣布开战,斗个没完没了!谁敢将马来文地位,与其他种族的语文地位划上等号,须先跨国我们的尸体”之时,你自家屋内却传出“专挑华小毛病”的刺耳找碴声,你的反应是“反感”呢?还是“摇头”?》

王先生也许对收费电脑班及其它不合理的收费及违反2000年教育部指令经过漫长的17年后才被尊敬的张副教育部长引用禁止的过量作业簿不了解实况,或是他贵人看不到的盲点,建议他向这些有识之士组成的“华校家长组织”了解为何反对一切不合理的收费,才来发表指责他们的言论。

本来一篇为华教发出正义之声的很有份量的评论文章,却因为主次颠倒不分,利用“在你家门口叫嚣”应该受指责的人(不敢明言是土权主席依不拉欣阿里?)来加重指责“华校家长组织”的“不是”;甚至建议让这些“还不满意”的家长的孩子转校,维护不合理的过度收费。

斗胆说一句,若是没有指责“华校家长组织”的那一段,这将是名符其实,符合“保卫华小,维护多元教育”的好文章。

註:维护多元教育应该从根本上修改不合时宜的教育政策做起。


职场的真空 陈纹达 21-11-2017


我先解释一下,我这个“职场的真空”指的是中小企业需要填补的人才;中小企业需要的是可以胜任的人才,不一定是大学毕业生。

我是1965年升上国民型中学预备班,70年中学MCE文凭毕业。那时升中学是以学校成绩单及离校证书报名的,没有政府的“统一”考试;可以说是以单纯的“校本评估”报读中学的;当然也会有小六毕业后不升学而去当学徒的。因为国民型中学的入学年龄是有限定的,不能够超龄,我中学时就有两位因为超龄而被令退学;所幸有独中可以收留,他们才不至于失学。

教育部宣布2014年开始废除初级文凭考试(PMR)以校内评估(SBA)取代,保留小六评估试(UPSR)及中五的教育文凭考试(SPM)2011年小学开始采用新标准课程(KSSR)教学及校本评估制度(PBS);校本评估成绩保留6年至毕业年。2016年开始,六年级毕业成绩以政府考试成绩占60%及校本评估40%综合计算。在普及教育政策下,不管小六的成绩如何,都可以直升中学;中学三年级的升学考试也因此被废除。

私立学院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中五毕业后有能力的都有机会可以报读学院课程。也因为普及教育政策,从小学至大学学院,已经少有被淘汰的青年进入职场,造成这个职场层次的真空。这其实是违反了大自然的原则,“因材施教” 的教育原理,错误解读了普及教育的真谛。不管哪个组织机构,各个层次所需的人才各有需求;有帅,有将,有士,也有兵,各就其位,各司其职,那才是健康的。

大学毕业生有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中小型企业不一定需要大学毕业生;反之,也不一定符合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他们只会短期上班,然后就找机会另谋高就;这是中小企业面对大学毕业生的困境,是普遍的现象。

在六、七十年代,到处有私人开办的秘书、财务管理、电子、电工等技职、专业文凭课程容纳初三及中五毕业没能升上大学学院的学生;这些私立学校或学院也就是这些被“淘汰”的学生“升学”的管道;他们在技术学校毕业后就进入职场,也有半工读的。这些就是我们中小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没有这层次的人才,造成我们需要的人才在职场的真空。


当然,当时也没有如今这么多的大学学院可以报读,这是人口的增加与政策使然。

2017年11月17日星期五

给孩子一条出路 陈纹达 10-11-2017


上星期,10月尾,我受人所托,要求帮忙见某独中校长,让孩子能够继续他的学业。需要找人帮忙的,应该也是走投无路了。我理解巴生四独中的收生状况,明白那是不可能的任务,除非孩子的成绩可以过关。为了不让家长误解,我还是把任务接下,向校长反映。
巴生兴华多年来已经是以入学考试录取学生,报考的学生人数是录取人数的一倍以上;巴生中华独中王增文校长掌校时是以先到先得的方式录取,过后再以入学考试成绩分配班级;现任校长接掌后近年是否有改变录取学生方式就不清楚,办入学考试肯定是有的。今年,滨华中学在开放新生注册的一个月内已经爆满,还增收了一个班级;巴生光华独中虽然收生状况慢热,却也把入学最低资格的门槛提高至60分;光华的学生总人数被远远的抛在兴华、滨华与中华后头。 除了兴华,巴生其他三独中的学生总人数,在67年前是不相上下的;滨华在近年则是突飞猛进,这应该归功于董事长及团队在好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规划,把小小的校园里共享校地的滨华小学12校迁离到不到十公里外的新区;滨1的学生总人数一直增加,校舍扩充了再扩充;滨2的学生总人数也从约300人增加至千多名。
城市中的独中年年爆满,尤以雪隆一带尤甚!也因为如此,独中再也不是受改制过后三十多年来专收不能升上国民型中学或初三落第被淘汰的学生的学堂。各独中也为此逐年提高新生的入学门槛至60分才可直升初一。再一次,我们华社面对小六毕业生成绩不达标不能升读的困境;过去改制后面对收生来源不足的惨淡困境已经因为统考文凭的吃香而变了个好样;独中有了预设高入学资格的门槛录取质优的学生就读的条件,形成教学只以成绩表现作主导, “因材施教” 也成了只有 “有才” 的才能受教。
这种设定高入学资格的门槛没有对错;可喜的是独中有价,可悲的是入学无门被淘汰的孩子。
过去,我们有接收这些孩子的独中;独中也是因为要接收这些即将面临失学的孩子才复办;我们复办独中的初衷丢失在哪儿啦?
回想那个交托我“找门路”只为了不让孩子失学的父母的那把无奈的声音,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心里是苦的,眼眶是湿的;我们到底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还记得有一对高挂巴生福建会馆大礼堂舞台两边,“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对联,还有那曾经高喊“一个不能少”的口号吗?对联已经不高挂,口号也早就消声匿迹。
“营造希望,创造奇迹”不是个不实际的乌托邦梦想;那是个可以实现教育理念的理想,只要大家愿意。

我衷心的呼吁!社会贤达,善长仁翁,挺身出面号召办一所不一样的非营利中学,专录取这些即将失学的孩子,给他们一条出路,感恩!

2017年11月1日星期三

向叶主席 致敬!

新田入狱  之一                            陈纹达                        17-10-2017

华教殿堂充鬼魅
护根之旅路崎岖
八旬高庚不轻弃
气吞山河节不辱

叶主席致敬!

****************

新田入狱   之二
庭上胁问心不动
铮铮铁骨不折腰
身陷囹圄铁窗赏
华教存亡肩上扛

叶主席致敬!

*****************


新田入狱    之三
茫茫长夜铁窗中
铮铮铁汉望夜空
回首此生华教路
酸甜苦辣坚初


向叶主席 致敬!

梦里情,不能说的秘密之四:心房中的你的号码

再一次
甜蜜的梦
忽然发觉
在你住的地方
我要了联系的电话
很自然的
你递给了我
那是我几十年来在追寻着的号码
我心房还住着的那一个人
的号码

遗憾的我
失去那年的你
那是你的选择

当年的一纸飞鸿
就那么放弃
没有争取


追寻
梦里中的甜蜜
一次又一次
写下梦中的点滴
记下 甜蜜的回忆

梦中
梦里才有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