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6日星期六

一位校董的心声

当我在盡董事的职责时
也许
我考虑得比你深入、周详
讲得比你要多
请勿把我标签为乌鸦

我不是在鸡旦里挑骨头
也不是特意要挖臭腳
只是在呈现
我对事件的理解
那是真诚的心里话
都是在讲实亊

或许你认为
大家都是义务的
不必认真看待,处理
非常抱歉
那是你
对待义务工作
不负责任的看法
要不得的态度
我无法苟同

我不敢怠慢
不敢失信 失责

当有—天
不管是什么原因
我再不能盡我董事的职责
不能执行身任董事的誓言
再也没有任何理由
值得留下时
我将毫无眷恋
挥手、鞠躬
潇洒退下
把位子留给
有意愿扛起重责的人
守护华教
风雨飘摇中的灯
继续华教未竞的事业
让华教的灯
更亮、更热!

2013年1月18日星期五

期待13

13
是个不受欢迎的黑字
513
更是众认不祥的曰子

今年
2013
随着日子的消失
连扴2012
无可避免
順排着上阵

2013
与过往流逝的年  不同
股热血般的期待
期待象征民主
五年
执行宪法赋予的权力
当一日人民老板
影响深远
神圣的选择

在那薄薄
却份量无限的选票
打一个简单的X
却包含不那么简单的意义
为孩子
为这片我热爱的国土
成就你我
改朝換代的心愿

面对这黑色13
我无限期待

2013年1月14日星期一

献给最美乡村教师: 任影 韩小蕙 2011-09-14

粉笔太短,
轮椅太低,
连喝杯水都困难。
翅膀折了,
心还在,
就依然翱翔蓝天!
人生太短,
起点太低,
连村庄也未走出。
风雨来了,
人还在,
就依然阳光灿烂!
太短?不!
太低?不!
学生在高处,
希望在高处,
激情在高处。
你,任影
----我们最美丽的女教师,
       在高处!

最美的乡村女教师任影:心中有太阳,人生没有阴雨天

“再苦我也能忍受”
一个正常的人,很难想象高位截瘫的任影,是如何进行教学辅导的——
第一个难题就是板书。粉笔太短,轮椅太低,参加“社区医学函授班”的任影想到注射器跟圆珠笔筒不是一样能够前后拉伸吗,于是,可以在轮椅上书写的板书工具诞生了:在一根带有凹槽的细木棍一端套上一个注射器外壳,再在注射器外壳里装入粉笔,这样就做成了推拉自如的“加长粉笔”。
有了笔,还必须能够熟练运用。为了驾驭这支特殊的粉笔,任影刻苦练习,常常胳膊疼得都抬不起来。
“只要能把教学工作做好,再苦我也能忍受。”任影对关心她的父母和乡亲们说。一年很快过去了,第一届学前班毕业了,孩子们都有了明显的长进,家长们纷纷找上门,恳求她无论如何继续办一年级。看到家长们的信任,任影的父亲又赶紧盖了两间教室。第二个新学年,不但学前班又招了26个孩子,一年级还增加了邻村的11名学生。任影还给学校起了个名字叫“任庄希望小学”。
“人生没有阴雨天”
教室盖了又盖,学生越来越多——为了符合社会办学的条件,任影借贷了几十万元,盖起了两栋教学楼。2007,她的小学被教育部门纳入城关镇管理,并更名为“城关镇希望小学”,如今,已拥有8个班级,200多名学生。
“工作着是美丽的。只要心中有太阳,人生没有阴雨天。”任影总结了这样的人生座右铭。办学期间,她通过自学,不仅完成医学专业课程,还取得了教育管理大专学历。
在学校里,任影不仅传播着知识,也在传播着自强不息的信念。“有的同学调皮时,任老师就说:‘我这样连喝杯水都困难的人都想多学点知识,你们怎么能荒废大好时光呢?’这句话对我们的触动很大。”任影的学生王皓说。
在六年级学生毕业的时候,孩子们照完毕业照,纷纷围在任影的轮椅边,依次送给她一个甜甜的吻。任影,托起乡村教育“希望”的折翼天使,从孩子们的成长中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光明日报记者 李陈续 通讯员 汤其光)

原文可上网看:
http://news.china.com.cn/txt/2011-09/14/content_23410891_2.htm
 

2013年1月3日星期四

转载:改制国中应迁离独中校园 王增文校长

吉隆坡尊孔独中和国中两校董事会为了校内一座遮篷发生争执,甚至还出现国中被打压的言论,此事见诸报章,引人瞩目。
在华文教育界,改制国中受独中打压,是未曾听闻的事情,因为在人们印象中,独中都是在凄风苦雨中,走过了筚路蓝缕的艰辛过程,如今好不容易成为国内一支 不容或觑的中等教育体系。熟悉华教历史的人士都知道,我们之所以会有独中,那是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一部《1961年教育法令》的颁布,导致华社痛失了华文中学的半壁江山。
众所周知,华文中学在改制后,出现了国中型中学,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独立中学,而所谓的国民型中学在《1996年教育法令》中已不复存在;尽管如此,改制国中和独中共用校园所引发的种种纷争,已经成为华社长期以来习惯承受的历史悲情。
独中被打压,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很多独中后来都迁离学校原址,另谋发展而去。至于在原属中学接受改制后,又能继续在原址办学的独中,印象中第一所是大山脚日新独中,其次是巴生中华独中,接下来就是槟城菩提独中。上述3所独中能够保住自己的校园,争取到应有的教育发展空间,是独中成功守护校园的典型例子。
然而,很多人对独中这支教育体系的存在意义并不理解,我从最近安顺三民中学19611963年度初中同学会的纪念特刊中,读到一篇校史,发现撰写校史的人 对独中的历史定位有不同的理解,他把独中形容为另起炉灶的教育产物。从客观事实来看,很多所谓另起炉灶的独中,多数都被迫迁离原址,让改制国中独占校园,因此,才有人形容这是一种鹊巢鸠占的行径。
独中被打压而选择迁离原址的案例,在北马不胜枚举,尤其令人感到痛心的,有些独中是在被打压的情况下不幸夭亡!如果真要说打压,那么独中在华文中学改制之后,面对不公平的教育政策所承受的历史灾难,才是无以复加的。
要如何理解华文中学改制之后所出现的独中的存在意义,单凭一句另起炉灶来形容,那是微不足道的说法,因为另起炉灶实在无法涵盖独中的存在意义。准确来说,在《1961年教育法令》打压下,除了部份坚持不改制的华文中学之外,另有一部份改制国中的校园内,允许存在独立班的办学模式,尔后才出现所谓 独立中学。换句话说,华社为了要把一息尚存的华文中学香火延续下来,才有独中,它和改制之前的华文中学,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改制国中需不需要继续留在独中校园,从学校历史,以及当前独中的发展形势来看,实在找不到不必迁离的借口,就从上述3所迁离独中校园的改制国中来看,它们后来都迁离独中校园,并完全享有新校园的主权,也发展得非常好,更重要的是减轻了广大华教人士的心理负担,也还给华社一个公道。
从历史角度来看,改制国中是在《1961年教育法令》之下产生的中学,它们才是真正的另起炉灶,既然是另起的炉灶,就符合迁离独中校园的意义,所以政府 必须协助改制国中寻找新校地。华社如果要促成改制国中迁离独中校园,就必须理解改制国中继续留在独中校园,只能限制独中的发展,所以就更要坚持政府必须俯 顺华社民意,提供改制国中新校地,助其迈向更好的发展,则改制国中幸矣,独中亦幸矣!

31-12-2009
发表于《星洲日报》王增文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