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10月尾,我受人所托,要求帮忙见某独中校长,让孩子能够继续他的学业。需要找人帮忙的,应该也是走投无路了。我理解巴生四独中的收生状况,明白那是不可能的任务,除非孩子的成绩可以过关。为了不让家长误解,我还是把任务接下,向校长反映。
巴生兴华多年来已经是以入学考试录取学生,报考的学生人数是录取人数的一倍以上;巴生中华独中王增文校长掌校时是以先到先得的方式录取,过后再以入学考试成绩分配班级;现任校长接掌后近年是否有改变录取学生方式就不清楚,办入学考试肯定是有的。今年,滨华中学在开放新生注册的一个月内已经爆满,还增收了一个班级;巴生光华独中虽然收生状况慢热,却也把入学最低资格的门槛提高至60分;光华的学生总人数被远远的抛在兴华、滨华与中华后头。 除了兴华,巴生其他三独中的学生总人数,在6、7年前是不相上下的;滨华在近年则是突飞猛进,这应该归功于董事长及团队在好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规划,把小小的校园里共享校地的滨华小学1、2校迁离到不到十公里外的新区;滨1的学生总人数一直增加,校舍扩充了再扩充;滨2的学生总人数也从约300人增加至千多名。
城市中的独中年年爆满,尤以雪隆一带尤甚!也因为如此,独中再也不是受改制过后三十多年来专收不能升上国民型中学或初三落第被淘汰的学生的学堂。各独中也为此逐年提高新生的入学门槛至60分才可直升初一。再一次,我们华社面对小六毕业生成绩不达标不能升读的困境;过去改制后面对收生来源不足的惨淡困境已经因为统考文凭的吃香而变了个好样;独中有了预设高入学资格的门槛录取质优的学生就读的条件,形成教学只以成绩表现作主导, “因材施教” 也成了只有 “有才” 的才能受教。
这种设定高入学资格的门槛没有对错;可喜的是独中有价,可悲的是入学无门被淘汰的孩子。
过去,我们有接收这些孩子的独中;独中也是因为要接收这些即将面临失学的孩子才复办;我们复办独中的初衷丢失在哪儿啦?
回想那个交托我“找门路”只为了不让孩子失学的父母的那把无奈的声音,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心里是苦的,眼眶是湿的;我们到底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还记得有一对高挂巴生福建会馆大礼堂舞台两边,“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对联,还有那曾经高喊“一个不能少”的口号吗?对联已经不高挂,口号也早就消声匿迹。
“营造希望,创造奇迹”不是个不实际的乌托邦梦想;那是个可以实现教育理念的理想,只要大家愿意。
我衷心的呼吁!社会贤达,善长仁翁,挺身出面号召办一所不一样的非营利中学,专录取这些即将失学的孩子,给他们一条出路,感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