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3日星期五

从根本着手提升国语程度


从根本着手提升国语程度              陈纹达                   21•08•2013

八月廿日下午三时在华总会议室由教总召开的汇报与交流会上,教总主席王超群校长及校长职工会主席彭忠良校长针对董总代表除了表明董总坚持4、5、6年级的国语课间为180分钟外,并提出对教育大蓝图的见解及提议把数学与科学的课间调回英化教数理前的210分钟,提出反驳时说,政府不可能会接受我们提出的反建议。我当时就说,在谈判之前先替政府设立前提下定论及自我设限已经犯了谈判上的第一个错误;自送30分钟是第二个无可救药的错误!

教总自动把国语教学课间从180分钟增加至210分钟,就算这建议对提升国语程度是有必要的,在跟教育局博弈,自送30分钟上门,就策略上已经失去谈判气势,未上谈判桌就已经输了,何况这是自我打开缺口,无意中替教育部制造机会蚕食其它华语教学课间,真是进退失据!

我们的责任是提出我们对维持与发展母语教育的需求与看法,而不是预先替政府定下底线才提出要求。

话说回头,青蛙图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不应该被狭义看待为针对某某个人或团体,而应该是给华社以当头棒喝或警惕语广义看待。打个比喻,我们把课间的150、180、210分钟比喻为驾车时速从150、180、增速至210kmh,政府可以更快的到达"单元主义教育政策"目标!华社、华教权益每每在协商后终而复始被逐步蚕食,值得深思。

根据教育大蓝图的调查报告指国小与华小的国语小六检定考试成绩,从2005至2011年的差距已缩短至微不足道的0.3% 。

學習國語本是身為國民的責任;小学学习语文的主要功能在于方便学习与沟通,其内容为未来衔接初中课程做准备已经足够,而不是在于培养未来的马来文学家。

礙於華小三語并重的實事,不能因為加強國語能力而犧牲華、英語學習的時間。華小多為上下午班製,而且班級學生人數遠遠超出教育局的規定,公務、教與學的時間緊迫、緊張,給老師學生壓力,是教育政策與制度造成的後果。若要提升国语程度而增加国语教学课时是消极的办法,也不是唯一的办法;其中就可以在备忘录中提出如下几点反建议:

1。制度化增建华小以减少班级学生拥挤的人数
2。以合理化科学化的老师学生比率教学
3。减少老师繁杂的行政事务
4。培训具备双语资格的老师
5。编纂适合华小的国语教科书
6。结合科技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7。提升老师教学素质如创意教学以增进师生互动,无形中也增进师生关系
8。提升老师教养与素质等

华小学校不足是导致学校班级拥挤的根源,若政府公平合理对待华社宪法下保障的权益,除政策上制度化增建华小与拨款外,制度化培训双语老师,一劳永逸解决华小师资长期不足的问题,剔除行政上不利华教的障碍与偏差,华小国语的成绩超越国小并非不可能的事。

建议教总坚持之前与董总联合六华团包括校长职工会、华总等华团达致180分钟的协议(最近的联合备忘录是2012年10月),而不是私自改变教学时间至210分钟;这也是造成董教总之间分歧的主要因素。

联合备忘录建议的180分钟是由教总及校长职工会以专业的身份根据2011年政府所公布的教学课时研拟提呈的。在道德与信义上,建议教总尊重这份备忘录,放弃210分钟的建议,与董总联合华社,要求政府从根本解决教育的问题。董教总不止要共同反对教育大蓝图内不利母语教育的政策,还要提反建议把发展母语教育的几点因素纳入 教育大蓝图制定为教育政策,解决几十年华社对政府的不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